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汽车 > 车市资讯 > 正文
环球视点!比亚迪:1个月狂卖20多万辆车!今年销量破百万;特斯拉盘前暴跌超4%!
2022-10-03 20:08:00 来源: 证券时报
关注河南热线

10月2日,特斯拉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汽车生产与交付报告。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共生产了超过36.59万辆汽车,交付超过34.38万辆汽车,季度交付表现再创新高,同比增长42.4%、环比增长34.9%。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量并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的35.79万辆。受此影响,美股盘前,特斯拉股价跌幅超4%。


(资料图片)

对于三季度交付量不及市场预期,特斯拉将原因归咎于物流挑战。特斯拉方面表示:“随着我们的产量持续增长,在这些物流高峰期,以合理成本确保车辆交付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10月3日,比亚迪(002594)股份也披露了9月销量“成绩单”,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20.13万辆,同比增长183.07%。1-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249.56%。

以合理成本确保运力成挑战

数据显示,2022第三季度,特斯拉共生产新车36.59万辆,其中Model 3与 Model Y合计34.60万辆,Model S和Model X总产量为 1.99万辆。同期,特斯拉共交付 34.38万辆新车,其中Model 3与 Model Y为32.52万辆,Model S和 Model X为 1.87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特斯拉历年Q3生产及交付报告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22年,十年以来,第三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了超62倍。

尽管如此,特斯拉第三季度的交付量仍然略逊于分析师此前预期的 35.79 万辆。特斯拉方面表示,一直以来,由于针对不同区域市场的批量生产方式,特斯拉的交付量在每个季度末都会突涨。随着产量的持续提升,在物流运输高峰时段内,以合理成本确保运输能力的挑战将越来越大。

因此,在第三季度,特斯拉开始向“以周为单位针对不同区域市场更加均衡的批量生产”过渡,这导致了本季度末处在运输过程的汽车数量的增加。据特斯拉方面透露,这些在途汽车已被订购,将在到达目的地后实现快速交付。

据了解,目前特斯拉中国的交付速度正在爬坡,其中Model Y后轮驱动版的交付周期已由原来的12-16周左右缩短至1-4周。

此前,有市场消息传出:特斯拉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大幅增加Model Y和Model 3的全球产量,其位于德州奥斯汀和柏林的新工厂正在加紧生产。

除了加速提升产能,特斯拉也在尝试刺激终端消费。据悉,在国庆节假期时间,特斯拉特别针对中国大陆市场推出了“十一购车多重礼”,主推特斯拉自营的“零首付融资租赁方案”,以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购车门槛。

比亚迪年内销量突破百万

与特斯拉交付量略逊于市场预期相比,比亚迪9月的销量则大幅超过市场预期。

10月3日,比亚迪股份披露9月产销快报,公告显示,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0.49万辆和20.13万辆,同比增长118.12%和183.07%。其中,9月当月比亚迪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7736辆。

1-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119.16万辆和118.01万辆,同比增长248.74%和249.56%。

电池板块方面,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8.61GWh,2022年累计装机总量约57.49GWh。

特斯拉宣布推出人形机器人

北京时间10月1日,特斯拉举办的2022 AI Day活动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正式对外展现了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原型机。

据悉,这款采用与特斯拉汽车同源人工智能科技的人形机器人,预计在3-5年间量产上市。按照马斯克的预期,该机器人的产量可达到数百万台,价格预计达到2万美元以下。

“我们需要以非常高的可靠性和非常低的成本大批量生产机器人,这非常重要。”马斯克表示。

据悉,Optimus所应用的技术,许多都与特斯拉汽车共通,如场景构建、视觉识别等。不止如此,该机器人与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采用了同样的神经网络学习技术。同时,该机器人躯干处搭载了2.3kWh、52V电池包,高度集成了充电管理、传感器和冷却系统,可以支持机器人工作一整天。

“特斯拉要做的是‘有用’的产品”,马斯克称,特斯拉希望通过Optimus这样的产品帮助更多的人,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斯拉会考虑今后如何去改变我们的产品。

该机器人发布后,在市场上引起广泛热议。中信证券(600030)分析称,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致力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由于拥有智能化技术储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马斯克丰富的成功案例,特斯拉开发机器人具有底气。

东吴证券(601555)预计特斯拉Optimus从个人、家庭应用场景切入,后续拓展至商业服务场景及非结构化工业场景,万亿市场可期。

责任编辑:hN_0327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