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汽车 > 车市资讯 > 正文
概念追踪 | 1月新车交付承压 官方四方面再促汽车消费 当前新能源板块如何配置(附概念股)
2023-02-03 13:11:01 来源: 智通财经
关注河南热线

通财经APP获悉,据中国网,2月2日,商务部徐兴锋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着眼全产业链,突出关键点,继续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稳定新车消费。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三是继续扩大二手车流通。四是畅通汽车报废更新。要引导各地在牌照、充电、通行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让大家使用起来没有忧虑。中信证券(600030)分析,从长期来看,预计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有限,未来行业电动化、智能化景气向上趋势不变。

此前,近期公布的1月新车交付情况不容乐观。在“补贴退坡”“春节效应”下,多数新能源车企普遍出现预期之中的下降,仅理想汽车1家造车新势力实现了月交付量过万辆。


(相关资料图)

然而,据证券时报,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将会出现承压期,预计从5月开始市场将逐步恢复。按照中汽车协预测,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900万辆,同比增长35%。

信达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受补贴退坡、疫情冲击和春节假期影响,1月汽车景气触底,但在消费回暖、政策支持等共同作用下,预计车市景气度有望显著回暖。当前投资者对汽车板块预期普遍较悲观,行业边际改善及刺激政策酝酿有望带动基本面及估值共振向上。此外,汽车板块估值及机构持仓均处于近三年较低水平,伴随车市复苏,看好汽车板块迎来春季行情

另一方面,近日,多家上市车企发布了2022年年度业绩大幅预增的公告。已发布年报预告的新能源车公司中,净利增速翻倍的有7只股。数据显示,沪光股份年报预告增速均值超38倍居首,其次的中天科技(600522)、银河电子(002519)、天齐锂业(002466)年报预告净利润增速均值超10倍。

据中汽协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汽车企业出口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2022年,汽车制造业利润5319.6亿元,同比增加0.6%,汽车制造业利润率5.7%、较2021年下降0.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6.3%。

中信建投2月3日研报指出,当前汽车消费需求拐点虽未显现,但预期修复及边际改善趋势或将延续,当前板块可逐步加大配置:1)1月至今特斯拉大幅下调全球各地区车型售价,市场对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需求预期向上修复;2)特斯拉Q4业绩表现好于预期,规模效应等降本仍有潜力,单车利润仍处于高位;3)春节假期社零消费较旺,2023年经济复苏预期强化下,汽车中期景气向上有支撑。

东莞证券指出,展望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新能源车消费将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新年伊始新能源头部车企陆续宣布降价有望刺激后续需求增加,预计全年销量增速虽放缓,但仍将实现快速增长。当前板块估值处于近三年底部区域,建议底部配置,关注盈利有望改善的产业链中下游环节标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300014)、比亚迪(002594),以及受益电池技术创新迭代带动产业链结构性增量环节标的科达利、容百科技(688005)、当升科技(300073)、德方纳米(300769)。

相关概念股:

比亚迪(002594.SZ):2023年1月,该公司汽车产量15.42万辆,同比增长63.85%;销量15.13万辆,同比增长58.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5.42万辆,同比增长68.08%;销量15.13万辆,同比增长62.44%。此外,该公司2023年1月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10409辆,1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8.148GWh。

长安汽车(000625.SZ):2023年将全力以赴向全年280万辆的目标冲击,确保规模增长高于行业10个百分点以上。长安品牌乘用车再向100万辆的目标发起冲锋,欧尚品牌确保31万辆目标达成。2022年度业绩预告表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亿元–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49%–144.9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9亿元–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97%–220.67%。

天齐锂业(09696)预期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预计为人民币231亿元至人民币2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011.19%至1131.45%。预计本报告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大幅上升,主要原因系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提升,锂离子电池厂商加速产能扩张,下游正极材料订单增加等多个积极因素的影响,2022年度公司主要锂产品的销量和销售均价较2021 年度均明显增长。

中通客车(000957.SZ):预计2022年盈利7,900万元至11,30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1,952.95万元。公司调整销售策略,聚焦优势产品,整体营业收入增加,特别是海外出口扩大;同时实施降本增效措施,产品毛利空间提升,导致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扭亏为盈。

责任编辑:hN_0327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