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汽车 > 车市资讯 > 正文
成为“留在牌桌上的汽车企业”,理想汽车剑指千亿规模
2023-03-23 16:12:09 来源: 中新经纬
关注河南热线

中新经纬3月23日电 经过一定周期的繁荣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混战之势已成。悬在业内企业头上的“危险”信号灯不断闪烁,整个行业在2022年迎来了新一轮洗礼。

日前,各家造车新势力厂家陆续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综合对比来看,在2022年交出了全年交付量同比大增47.2%、营收同比增长67.7%成绩单的理想汽车,可以说是已经冠绝于国内造车新势力阵营。

资本市场也用市值为理想汽车“投票”,理想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截至公司财报发布的美东时间2月27日当日美股收盘,理想汽车股价上涨0.3%,报收23.3美元/股,总市值242.9亿美元,高于蔚来(157.9亿美元)与小鹏(74.19亿美元)在美股的总市值之和。


(资料图片)

基于一系列正向的财务数据,理想汽车管理层判断,公司已经逐步开始从初创阶段向更大规模转变。而相比于亮眼的数据本身,更有意义的是,透过这些数据剖析理想汽车的“答卷”思路,或许能更好地解构它在过去的经营质量,进而评估公司在2023年的发展前景以及在未来的成长价值。

产品发力,销量与营收齐飞

扭亏为盈是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的关键词。财报显示,理想汽车该季度的交付量达到46319辆,同比增长31.5%。销量增长,必然带来营收的增长,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76.5亿元,同比增长66.2%。这个数据,是理想汽车创立至今取得的最好单季度表现,同时意味着公司再次实现扭亏为盈。

将四季度数据置于全年进程,直接促成了理想汽车2022年全年达到133246辆、同比增长47.2%的交付量,以及超过450亿的全年营收。这组数据的积极意义在于,预示着理想已经完成了企业从0到1的初创目标,正在迈入从1到10的规模扩张阶段,向千亿收入规模的目标奋进。

从交付量的角度延伸,理想汽车在2019、2020、2021年的全年交付量分别为973辆、32624辆、90491辆,换言之,理想在2022年一年的交付量就抵了前三年的总和。再横向对比来看,蔚来在2022年Q4交付了40052辆,全年交付了122486辆;小鹏相对应的数据为22204辆、120757辆。

市场直接献上真金白银,印证了理想对于目标消费群体定位的精准,理想汽车的产品力也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

与此同时,每一辆车的交付,都会直接转化为营收的增量——相较于蔚来160.6亿元、492.7亿元;小鹏51.4亿元、268.6亿元的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营收,理想在相应周期内176.5亿元、452.9亿元的营收,已使其在曾经的“蔚小理”之列登顶。

财报透露,理想汽车能在2022年成功执行成长策略,得益于其产品优势,尤其是理想L9、L8扛起了交付的重任,使得规模化效应加速。

数据显示,理想L9的零售价为45.98万元,理想L8 Pro和理想L8 Max的零售价分别为35.98万元、39.98万元。自2022年9月以来,理想L9持续蝉联中国全尺寸SUV销量榜首;理想L8则接力理想ONE的销量奇迹,成为2022年12月中国中大型SUV销量冠军;2022年全年,在中国全尺寸SUV及中大型SUV市场,理想均稳居第一。

理想L9

价格与销量结合来看,理想汽车拥有了收割豪华车市场份额的底气。再加上今年2月理想L7 Air、Pro和Max三款售价均超过30万元车型的推出,如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所言:“我们今年将挑战在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的全部豪华SUV市场拿下20%的市场份额。”

关于产品,李想的野心是“让理想汽车成为30万到50万价格区间家庭用户首选的豪华SUV品牌”。为此,理想构建的不仅是一个产品线,而是正在编织一张产品网。

当纯电与智能化成为新能源车企一个无法逃避的选择题,理想已经宣布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旗下首款纯电车型。在理想智能化技术与目标的加持下,这款车型有望实现比L系更强的产品力。

盈利近在咫尺

单季度再度实现盈利后,理想汽车是否会成为第一家不再亏的造车新势力?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赛道内各家车企的毛利率情况。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回归到20.2%的水平,全年的毛利率也达到19.4%。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和小鹏,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3.9%、8.7%;全年的毛利率为10.4%、11.5%.

显然,以现时理想的毛利率来比较,其已经跑赢了蔚来和小鹏一个段位。事实上,即使是放在整个汽车行业,与业内“天花板”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23.8%、全年25.6%的毛利率相比,理想的毛利率也是可观的、健康的。进一步来看,比起赛道内其他企业,理想拥有更接近特斯拉的财务模型,可以通过维持较高的毛利率,来保证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

细究理想四季度毛利率回归到20%以上水平的原因,理想L9、L8大量交付产生的明显的积极影响便不可忽视。业内认为,30万至50万区间的产品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而“30万至50万区间”正是理想锚定目标的关键词,由上文所述李想关于L系的布局可以预想,更有市场的价格定位必将成为理想汽车维持较高毛利率的助力。

动力电池成本对毛利率也有重大影响。作为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已经从去年11月份的约60万元/吨,到今年3月初跌破40万元/吨大关。对于理想汽车等整车制造商而言,从源头降本意味着更大的让利空间,稳住高毛利率甚至再有所突破也变得更加明朗。

李想认为,对智能电动车企业来说,作为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毛利率,它的健康的门槛是20个点。那么有了毛利率之后,钱到底该怎么花?李想的回应是,第一重要的是投研发,研发投入基本要在10个点以上。

财报披露,理想汽车始终坚持核心技术全栈自研,坚持将10%以上的营收作为研发投入,用于产品、平台和系统三方面的研发。2022全年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为67.8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106.3%;这笔费用平摊到L系列3款产品为22.6亿元/款。作为参考,蔚来2022全年的研发费用平摊到车系为15.4亿元/款,小鹏为10.4亿元/款。

进一步来看理想汽车财报中披露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及占比,理想2022年全年相关费用为56.7亿元人民币,占比为12.5%。而蔚来汽车同类的费用是105.4亿元,占比为21.4%,几乎快要达到理想汽车的两倍;小鹏汽车的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66.9亿元,占比为26.9%。

财报发布当日,李想本人更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理想汽车单车型的研发费用投入绝对值是中国品牌中最高的。在直营的企业中,每一款车的研发含金量最高,营销占比最低。”

可以预见,理想汽车在研发端持续、健康的沉淀性高投入也将构成理想稳固的底座,驱动其保持持续性的刚性成长。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一个积极的迹象已经显现——随着市场销量对于理想系新车的积极反馈,在未来,研发、销售分摊到每辆车上的费用也会随着降低。循着这条思路考量,实现盈利指日可待。

“自我造血”能力已成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盈利都是永恒的话题。新能源车行业行至现在这个阶段,这条定律更是被奉为圭臬。原因在于,现实里,即使是在热潮之下,目前也仅有特斯拉和比亚迪(002594)实现了盈利,绝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在赔钱。

理想汽车首席财务官李铁表示,理想的财务指标依旧是十分健康的。业内人士综合毛利率、营收等数据分析,寄厚望于理想汽车——认为其是“继比亚迪之后最有希望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上文提到,盈利的实现,不仅要看赚了多少,还要看花了多少。实际上,自成立之初,抑制成本的经营理念就深植理想汽车的基因。

这有多重要?从特斯拉主动领衔的这一轮降价潮可以一探一二。2022年10月,特斯拉部分车型在中国市场降价1.4万元-3.7万元;紧接着在11月,又推出了保险补贴方案。特斯拉的一系列操作冲击了消费者心智,遭受市场更多冲击的则是赛道内其他企业。而在行业内一骑绝尘的毛利率、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正是特斯拉敢于发起价格战的关键底气。

这正是怀有千亿规模目标的理想汽车正进一步深化的切实行动。比如,理想推出800V高压平台电动车,相较于现时主流的400V产品,800V碳化硅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由此带来产品价格优势;开始采用电池供应商多元化的策略,以回应未来电池价格可能出现波动的情况;在产品上交叉排列组合不同的自有平台,使得在不减配的前提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成本。

得益于良好的营收表现、健康的财务模式以及成本抑制等经营细节,理想汽车的账户上已经攒了584.5亿元的现金储备,可以在提升服务网络、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供应链等方面发挥有力作用。这其中,自由现金流达到32.6亿元,同比增长101.6%。从现金和现金流角度看,理想汽车目前已经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

面向2023年,先前已有多位新能源企业领军人作出类似预判——市场将进一步分化,跟不上队伍的车企很快就会被淘汰。

李想认为,如果想要成为一个留在牌桌上的汽车企业,基本上要有几千亿的收入规模。现在看来,在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2023年时,凭借目前的竞争优势,已经剑指千亿规模的理想汽车至少可以成为牌桌上更有底气的一方。

这份底气,也让理想汽车对未来增长确定性的预知越来越强。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指引中,理想业绩展望再创单季新高:预计车辆交付量为52000至55000辆,同比增长64.0%至73.4%;收入总额为174.5亿元至人民币184.5亿元,同比增长82.5%至93.0%。李想明确,2023年,理想汽车要去挑战千亿收入,将正式进入全新的成长期。(中新经纬APP)

编辑:王京晶

责任编辑:hN_2327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