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简讯:新能源汽车市场洞察:从五一出行看上海新趋势
2023-05-20 12:00:37 来源: 大京网
关注河南热线

五一期间,上海新能源汽车关注人群洞察数据展现出上海消费者具有较高的消费意愿,其中,30万以上车型的购车偏 好要高于全国均值[1],他们注重车辆的品质和性能,愿意为更好的驾乘体验买单。对于他们而言,车辆不仅是交通的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的象征。

在出行洞察数据方面,五一期间上海共有71万辆车出行,其中纯电动汽车(以下简称BEV)约3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下简称PHEV)约有37万辆[2]。上海新能源用户在市区出行中节假日出行强度相较于工作日有所降低;在跨市出行中,节假日出行强度相较于工作日有明显上升。在旅游偏好方面,除上海著名景点外,新能源用户也喜欢如杭州、苏州、嘉兴等现代都市和山川峡谷等自然风光进行旅游。


(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这也为本土车企带来了独特的竞争机遇。那么从大数据角度看,全国和上海新能源汽车关注人群有哪些变化趋势?上海新能源汽车出行特征如何?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联合高科数聚,一同透过数据带你看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五一”出行的新趋势。

上海新能源人群洞察

01上海新能源关注人群热度趋势分析

近几年,上海一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从今年的新能源目标消费者(以下简称消费者)购车能源偏好[3]来看,上海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尤其BEV更为青睐[4]。这既受益于上海地方新能源政策支持和积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由于充分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性价比提升,还受益于市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科技追求的提高。

从今年消费者关注趋势来看,上海消费者对新能源的关注热度均领先于同期的全国消费者,在全国范围内由于新能源的推广和普及取得了较大成效,因此引发了持续的兴趣和热情。目前,上海不仅在推动新能源车普及方面扮演着重要的示范窗口,而且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支持也对市场发展产生积极的带头作用。

02 上海新能源关注人群特征

分析这部分,人群将被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包括上海新能源关注人群、上海乘用车关注人群和全国新能源(600617)关注人群[5]。了解这些关注人群的类型和偏好,将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现有车主,转化潜在消费者。

其中,上海新能源关注人群主要是25-34岁的中青年,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注重品质和科技潮流,是家居家电领域的重要消费群体,他们的特征是积极进取,追逐潮流。因此,企业可以提供更时尚、前卫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他们的眼球。上海乘用车关注人群年龄跨度大,收入稳定并对智能类产品有一定关注,他们重视品牌形象和传统价值观。针对这部分人群,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全国新能源关注人群年龄与上海新能源关注人群相似,但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他们理性务实,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企业则可以根据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实惠、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了解目标消费者的类型和偏好对于地方和企业决策者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深入了解目标消费群体,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提高销售额和满意度。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以吸引和转发这些不同类型的客户,从而实现商业效率的提升。

综合来看,三种关注人群的消费水平不同,但对智能类产品的需求都比较高。因此,针对不同关注人群的需求,企业可以在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上进行差异化的创新和推广,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人口属性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男性、已婚人士选择新能源汽车。然而,消费能力在中等以上、教育程度高的中产阶级高知人群开始逐渐向多层级人群转移。这种普及速度非常快,也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渐大众化。这个趋势说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正在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对传统厂家或新能源厂家都存在着巨大挑战。新能源汽车不能仅仅在入门级和高端市场进行竞争,更需要加速完善产品线,以适应市场变化、抢占先机。

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化趋势与市场潜力并存。随着消费者的结构转变,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也将发生变化。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最新趋势,并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

03上海新能源关注人群购车偏好

与全国相比,上海新能源关注人群市场呈现出高消费水平和对高端新能源车型的追求[5]。上海新能源关注人群更倾向于大型车型,以满足他们对舒适性、豪华感和空间需求的追求;同时,他们更注重车辆性能和品质,并且对国产品牌的接受度更高。这些市场特点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要求车企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待。

总体而言,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其独特的消费特点和趋势,需要企业不断深耕市场,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性能,并积极与消费者沟通交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待,以赢得市场份额并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04上海新能源关注人群出行偏好

上海新能源关注人群在旅游方面表现出活跃度高且热情。相比全国的新能源关注人群,他们倾向于使用马蜂窝、携程等平台获取旅游信息和进行预订,同时也喜欢积极制作旅游攻略和经验分享。在选择酒店时,他们倾向于选择中高端酒店如全季酒店、山水时尚、万豪等;其中热门旅游目的地,则包括杭州、苏州、南京等,而黄山、乌镇、莫干山、千岛湖等景点备受青睐。对于公共交通,他们倾向于使用公共汽车、火车等短途公共交通工具,可能与新能源车的使用特点和续航里程相关。基于这些特点,汽车制造商可以加强与旅游和公共交通行业的合作,满足潜在用户需求,达到提高销售量和市场份额的目的。

总体而言,上海新能源关注人群是一个高度活跃、对旅游品质有高要求的消费群体[6]。他们在旅游消费行为中注重体验感、个性化、高品质和环保等方面。因此,汽车制造商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为这一消费群体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这一消费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为旅游企业提供重要的市场研究参考,以满足这一消费群体的旅游需求,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上海新能源汽车出行洞察

五一期间,数据中心选取了4月27日至5月3日的车辆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期间约有71万辆新能源汽车出行,其中BEV约34万辆,占比48%,PHEV约有37万辆,占比52%。

以上述期间总出行车辆为基数,数据中心计算了各日的每万辆出行车辆数用于测量出行强度,并进一步将观测期分为工作日(4.27-4.28日)和节假日(4.29-5.3日)用于对比[7]。下图展示节假日期间的所有车辆的出行强度较工作日期间有所下降,从日均每万辆出行车辆数8164辆下降至7148辆,降幅约为14%。BEV与PHEV在节假日期间出行强度均有所下降,其中BEV车辆下降更为明显,从每万辆出行车辆数8590辆降至7356辆,降幅度17%;同期PHEV从每万辆出行车辆数7769辆下降至6955辆,降幅12%。

进一步细分至节假日期间各日出行强度(如下图),BEV出行强度均高于PHEV并呈现U字形趋势,从4月29日出行强度(每万辆出行车辆数7581辆)开始下降,并在5月1日触底(每万辆出行车辆数7147辆)后回升,节后最后一天达到每万辆出行车辆数7415辆;PHEV车辆出行强度则逐渐降低,从4月29日的最高点(每万辆出行车辆数7149辆)逐渐降低至5月3日的最低点(每万辆出行车辆数6772辆)。

为更好体现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场景下的出行特征,五一期间新能源的出行数据将区分为市区出行和跨市出行分别进行展示[8]。

01 市区出行

市区出行将从总量、高峰期、流向和旅游专题四个方向对五一期间新能源车辆出行进行介绍,拟逐步回答今年五一期间上海新能源车辆有多少出行,什么时间出行,去到哪里的问题,同时对今年热门的旅游话题进行回应。

五一期间,上海区内累计出行BEV车辆数约31万辆,PHEV约为33万辆。在市区出行中,节假日的BEV和PHEV出行强度较于工作日明显降低并呈现了U型特征,即从节假日第一天起出行强度逐渐降低,在5月1日触底后逐渐回升。如下图所示,4月29日达到出行强度最高峰,并在5月1日出行强度触及最低点。

图中展示了4.27-5.3日市区各时段的累计出行车次。其中工作日(4.27-4.28日)呈现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节假日(4.29-5.3日)早晚高峰变的相对平滑,呈现了典型的节假日特征。工作日期间,出行高峰期为早7-8点和晚16-18点;节假日期间,出行高峰期约为下午16点-17点左右。五一期间出行车次的峰值出现在3号下午16-17点之间。

为进一步分析市区的车辆流向,此处采用了密度热力图。图中颜色代表该地点抵达车辆的聚集程度,聚集程度越高则颜色越红,聚集程度越低则颜色越蓝。流向分析中车辆按用户属性被分为私人乘用车和运营车辆进行了区分和对比。

私人乘用车从工作日到节假日出现明显的流向变动。在工作日期间,各产业基地和中心城区的商务区出现了代表高度聚集的红色块斑;而在节假日期间车辆流向转移至各主要景点、中心城区的商业区和五大新城的商业区,上述区域都呈现了代表聚集的红色块斑。

同期运营车辆从工作日到节假日的流向变动并不明显。始终聚集在机场、火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以及中心城区的商业区等高客流区域。

随着新能源用户对各景点的关注逐步上升,以此为契机,下图展示部分市内景点新能源车辆的到访情况。下图中各景点以工作日的日均到访车辆数作为基础值(100%),对比节假日的新能源车辆到访数量的百分比变化。如图所示,大部分的热门景点在节假日均有较大增幅。迎合了亲子、摄影、户外等一系列复合需求的郊区公园景点迎来了爆发性的到客增长,如辰山植物园、广富林等。还有部分景点因已接近承载游客容量上限,虽然增长不高,但实际到访车量很大,如迪士尼旅游度假区。其中,国家会展中心到访量下降,可能因为刚刚在工作日结束了上海国际汽车展,尽管节假日有CP29的动漫展览,但到访量相比仍有所不及。

综上,五一节假日期间市内新能源车辆出行强度总体有所降低,各日出行强度走势呈现U字型趋势,出行流向聚集在市区、各副城市中心的商业区和各主要景点。

02跨市出行跨市出行从总量、高峰期、短期游及其充电四个方向进行介绍,拟回答今年五一期间有多少上海新能源车辆进出沪,进出沪高峰期发生在何时,短期游车辆的出行特征如何,以及短期游车辆在沪外的充电情况如何。

五一期间,选择跨市出行车辆约18.3万辆,其中BEV约有7.5万辆,占比41%,PHEV约有10.8万辆,占比59%。

其中,出沪车辆高峰日发生在4月29日,每万辆出行车辆数676辆,返沪车辆的高峰日为5月2日,每万辆出行车辆数为712辆。

进一步看各时段的出行车次数,出沪车次出发的高峰时段发生在30日早8-9点期间,返沪车次出发的高峰时段发生在5月2日下午13-14点期间。

为深入分析离沪新能源车辆的短期出行体验,以下按照单次离沪天数将新能源车辆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并进行分析[9]。下图纵轴为上海新能源汽车关注人群的热门旅游城市排名(从上到下),横轴为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到访数量,并对到访数量的构成以不同颜色区分。以苏州为例,离沪样本中36%的车辆抵达过苏州市,其中蓝色代表2天组在总到访车辆中的占比。

一方面,热门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到访量明显受热搜排名影响,即其所代表的旅游资源的影响。如湖州(约148km)和无锡(距上海约134km)在距离接近的情况下,热搜排名较前的湖州(莫干山、南浔古镇等)相较无锡(鼋头渚等)有明显更高的到访量。另一方面,到访量也受距离限制。如坐拥丰富旅游资源的南京(距上海约299km),到访量却在前十城市中略低;在南京到访车辆的组成中,单次离沪5天及以上车辆的占比较大,也进一步印证了目的地城市对新能源车主的吸引受距离(或时间)限制。

为了理解距离对短期游出行的影响,将短期游车辆的日均行驶里程展示如下。下图中纵轴表示日均行驶里程,横轴为不同天数组别。BEV的日均行驶里程约为190公里/天,PHEV的日均行驶里程约为210公里左右;2天组中BEV日均里程为197km/天,PHEV的日均里程约为212公里/天,差距约在7%;随着行程增加,BEV和PHEV的组间差距逐渐扩大,在5天及以上的分组中,BEV日均里程约为195公里/天,同组的PHEV日里程约为231公里/天,差距达到19%。

在日均驾驶时长上,BEV与PHEV各组之间也存在差异,但差异略低于其日均出行里程的差异。2天组的组间差距约在2%,5天及以上组的组间差距约在10%。

除了行驶体验,新能源车主尤其是BEV车主更为关心旅途中的充电情况,以下基于在跨市出行中有过充电行为的BEV和PHEV车辆进行充电相关分析[ 10]。下图显示随着出行天数的增加,充电次数也逐渐增加。2天组中,BEV平均充电1.7次,相应5天及以上组平均充电4次。值得思考的是,PHEV在短期出行过程中,也会进行充电并且充电频次接近同组别的BEV车辆,甚至在本次样本中2天组的PHEV车辆平均充电次数(1.9次)超过了同组BEV车辆(1.7次)。

尽管BEV和PHEV的充电次数接近,但平均每次充电的行驶距离却有差异化表现。在不同组别中,BEV每次充电的行驶距离有较为稳定的表现,每次充电间约有330公里行程,PHEV则呈现了差异化,2天组充电间隔里程较短(约307公里),而5天及以上组则达到了(478公里)。

BEV和PHEV的差异化表现进一步体现在了充电策略上。BEV在不同组别下充电起始SOC均在42%左右,同期的PHEV充电起始SOC均值则在32%左右。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PHEV有更多的补能方式,有效缓解了车主的用电焦虑。

BEV和PHEV的充电策略差异也同样体现在了快慢充选择上。下图中,横轴则为24小时的时间分布,纵轴表示各个时段内充电次数在总充电次数中的占比,其中蓝色表示慢充,红色表示快充。图中展示大部分情形下BEV车主选择了快充,约占全部充电次数的75%左右;即使选择慢充,其充电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夜间,考虑到慢充补能时间较长,利用当天行程结束后的闲暇时间进行补能更为适宜。

PHEV车主则主要依靠慢充进行补能,约占其全部充电次数的70%左右。PHEV较低的快充比例有部分原因是支持快充的车型较少。PHEV快充的起始时间与BEV相仿,PHEV的慢充起始时间则集中在中午11点左右的午餐时间和夜间结束行程后。

综合对五一期间跨市出行车辆的总量、高峰期、短期游及其充电四个方面的回顾。今年五一跨市出行车辆约为18.3万辆,出沪、返沪高峰分别发生在4月29日和5月2日。短期游的新能源车辆出行的日均里程约在200公里左右。充电方面,BEV车辆偏好快充桩且充电起始SOC较高;PHEV车辆虽然整体充电比例较低但充电车辆的充电频次并不低,其主要使用慢充桩且充电起始SOC低于同期BEV。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普及,作为新能源之都和可持续出行的引领者,上海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被大众接受。车主人群正在从中产阶级高知人群正在向大众人群扩散,因此车企需要同时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以提高商业效率。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对市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就对新能源汽车厂商提出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车厂商需要加强全面布局、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配套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与政府、产业链各方面的合作,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预计在未来几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hN_2027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