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锂价疯涨,新能源汽车不能只有涨价一条路
2022-03-23 10:34:17 来源: 谭浩俊微信号
关注河南热线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超过1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宣布涨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哪吒汽车等,涨价幅度在5000元-2万元不等。

涨价的理由,就是上游的原材料成本、特别是锂电池价格大幅上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已经无力承受,有的企业已经停止低毛利率汽车生产,只能跟进涨价。按照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是,截至3月18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已突破50万元/吨,较年初涨超80%,同比涨超500%。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汽车涨价。

从市场角度来看,上游企业提高价格,下流企业为了应对成本上升,也应当提高价格,这是价值规律的充分体现,也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调整。前提是,如果单凭提价,能否解决下游企业的经营问题,能否让上下游企业之间保持良好协调,能否让消费者接受,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能够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新能源汽车本身吸引力有多大,竞争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政府的补贴政策力度大,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大。离开政府的补贴和推广政策,新能源汽车要想替代燃油汽车,恐怕并不容易。至少,在短期内没有这种可能。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政府的大力鼓励和推广,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也有效激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不断增多,从而出现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特别是锂电池,在产品质量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自然,也给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成本压力,涨价就成了所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唯一出路。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点关注的信号。因为,如果把涨价作为应对成本上升的唯一手段,一旦消费者的消费热情被伤害,最终受伤的还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一些原本就在购买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之间摇摆的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燃油汽车。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化解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压力和矛盾,如何才能避免通过涨价来化解上游企业疯狂涨价的矛盾呢?首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要消除生产冲动,适度控制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在不长的时间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都在为了抢占市场,盲目扩大产量,从而导致市场出现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快速扩大,对上游原材料需求也快速增加的现象,自然就会出现包括电池级碳酸锂在内的各种原材料供应的紧张。一旦供应紧张,在通货膨胀内在动力也很强的情况下,就会有资本介入,电池级碳酸锂等供应紧张的行业,就会出现过度炒作问题、价格过快上涨问题。因此,以减少新能源汽车量来缓解锂电池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矛盾,很有必要。更何况,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衔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供过于求现象还是存在的。

其二,指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动减少汽车生产数量,也不太现实,那就在新能源汽车补贴上做文章、下功夫,停止所有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许有人会说,停止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岂不更会让新能源汽车企业无力承受、涨价动力更强。不错,目的就是这样。因为,只有取消了补贴,新能源汽车企业才会减少产量,才能有效缓解锂电池供应压力,降低电池级碳酸锂的上涨动力。

第三,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创新补贴,亦即对技术含量高、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给予技术创新补贴、产品研发补贴,鼓励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不断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晒花露水式补贴在汽车上。只有这样,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中国自主创新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提升,而不是总被特斯拉等外国汽车碾压。

第四,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电池级碳酸锂的炒作,一手抓新锂矿的开探。对锂市场出现的价格疯涨问题,必须深入调查,特别是资本炒作问题,应当严厉打击,禁止对锂资源进行炒作,维护市场稳定和秩序良好。同时,要积极寻找国内锂矿资源,有效解决市场供应紧张的问题,避免给国外企业卡脖子。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收购或参股国外锂矿企业,避免锂季度末以完全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总之,对上游成本上升的问题,一定要多管齐下,而不能只有汽车涨价一条路。否则,总有一天会走不通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hN_0138
    独家